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OPEC话语权是否依旧 今日要闻

2023-06-06 09:07:55    来源:期货日报网

虽然第35届OPEC+部长级会议在6月5日达成相关协议,但我们认为,OPEC+内部并不一致,会议途中,两个较小的非洲产油国安哥拉和加蓬共和国的原油部长中途离席,为会议达成统一的减产目标带来了巨大的阴影。本次减产主力仍然是沙特,为了达成减产一致性,沙特最终决定自愿额外减产。在当前油价70美元/桶的水平上,产油国仍然有利可图,现在加大减产对于小的产油国来说是极具打击性的收入削减,因此减产协议会受到极大的阻力。只有当油价真正触及盈亏平衡线时,才能迅速达成一致,正如2020年4月时的情形。所以,本次会议依然是短暂支撑油价,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让未来较长时间的油价趋势形成定局。

回顾OPEC及历史几次对油价干预政策,其对原油市场价格的影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资料图)

第一阶段主要以控制价格为主,以1973年的原油禁运政策为开端,此时OPEC通过控制供应对原油市场产生的影响效果显著。OPEC日均产量由3078万桶下降至2145万桶,降幅达30%,油价从2美元/桶上涨至11美元/桶。1973—1981年,随着原油禁运政策逐步解除,欧美国家的通胀上升导致油价实际价格下跌,OPEC通过提高基准油价,即直接对油价限价,或冻结油价的方式控制油价。

第二阶段为产量政策辅助价格政策。1981—1985年,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原油需求减少导致油价回落,OPEC开始通过寻求新的方式——主动限制产量的方式维持价格,确立OPEC配额制。虽然此阶段最终OPEC完成了实际产量低于配额的目标,但原油需求的低迷依然没有改善,OPEC不得不跟随现货价格下调标价,并在1986年的“价格战”中结束了固定油价的策略。

第三阶段弱化价格政策,由产量政策主导。在1986—2004年,随着海湾战争引发的原油危机,OPEC的原油供应政策再次变得相对重要起来。OPEC此时完全转向固定产量的控制方式,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沙特等OPEC国家放弃了在油价下跌时对OPEC官方价格的绝对支持。在需求低迷时,沙特等国不再是无限制削减产量,而仅根据OPEC的配额调整承担自己分内的减产任务。其间,OPEC产量政策直接导致油价变动:1999年3月,OPEC与非OPEC国家联合减产200.4万桶/日,油价开始作出回升反应,于2000年1月达到30美元/桶;2001年,OPEC连续三次减产,油价持续上升至150美元/桶左右。

第四阶段为产量配额政策维持市场的相对紧张。2005年后,OPEC宣布放弃价格政策,宣称只有当国际市场原油供需失衡时,才会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其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OPEC及时决定减产420万桶/日,油价由40美元/桶上升至115美元/桶。2010—2011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中,利比亚原油供应中断,沙特等国的及时增产,带来的国际油价快速上涨。2014年美国页岩油革命影响全球油价体系。当前为后疫情时代,原油供需不确定性增加,定价因素更加分散。

在以上的OPEC价格-产量政策中,我们只纵向对比了政策与产生的直接影响,没有对宏观经济环境、全球原油库存情况进行细节说明,并以OPEC的产量价格政策为变量,分析历次会议政策对油价带来的影响效果,由此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1973年至今,OPEC的产量调整政策多能对实时的油价波动产生影响。

二是产油国的财政状况决定OPEC减产的极限,而本次会议频频出现OPEC+内部成员国的意见争论,因为当前除了沙特以外,其他成员国无法承受减产带来的财政收入锐减的可能性。

三是历次减产成功的前提往往是供需矛盾导致的,当需求较强,供给端调整产量政策的波动更明显。而当供需双弱的情况下,可能更难用供给端政策撬动油价。

四是当前全球库存水平较低,消费与历史相比达不到超过预期的水平,也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标准,在库存、消费都疲弱的情况下,OPEC+的产量决定更难调动价格长期波动。

五是在当前情况下,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逐步降低,因为OPEC+不仅要考虑部分成员国是否有能力承受减产带来的收入压力,还需要平衡减产的调整量是否匹配国际原油需求的供求变化。(作者单位:中州期货)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