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体人褚清源新书《把课改作为方法》出版
(资料图)
课改走过20年多后,伴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再度开启。下一个10年,新课改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免学校课改的“翻烧饼”现象,怎样处理好课改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在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的新作《把课改作为方法》中均有回应。
《把课改作为方法》一书日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多年前,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作者踏上了教育媒体记者的职业道路,也因此长期致力于课改经验报道和课改现象观察。课改20多年来,涌现出了很多新经验、新现象和新问题。作者试图建立一种审视课改的媒体人视角,既做“报喜鸟”,又做“啄木鸟”。所谓做“报喜鸟”,就是发现好经验,做课改的点灯人;所谓做“啄木鸟”,就是见别人所未见,将窥见的真实问题揭示给更多的人,引发警示和思考。
全书分为“打捞理性的声音”“教育的灵魂之问”“打破教学的贫困”“让同学成为同学”“学习是需要学习的”五辑,内容既直击课改问题,洞察课改流变,又瞭望课改趋势,提供课改建议,是一本教育人的“醒脑”之书。
为什么要把课改作为方法?作者认为:课改是成就人、发展人的手段。当我们投身课改时,不能偏离了“人”这一最高目的。如果我们言说课改时谈的都是集体的人、抽象的人,而少有具体的人、生动的人,那么,课改将是没有生趣的。如果教育的长远目标被悬置了,那么近期目标也注定会偏离。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在推荐语中写道:他的新作取名《把课改作为方法》有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意蕴。课改是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设计方案,提供落地方法的支持;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备择”,培养终身带着走的能力;课改是创造的过程,为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家铺设道路;课改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书中的论述将宏大的决策、前瞻性理念和真切的实践统一在一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这很有新意,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学习。(苏晓丽)
标签:
相关阅读
-
义马农商银行:展示职工风采 提升服务...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郭雅心5月18日,“义马市第十四届大樱桃文... -
郏县联社召开2023年一季度业务经营分析...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王琳琳于露近日,郏县联社召开2023年一季... -
当前关注:农发行周口市分行:三项措施...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雷浩信贷档案是银行与客户间债权、债务关... -
孟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
河南经济报记者杜美丽通讯员李扬5月19日,孟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 -
焦点速递!急客户之所急——中信银行郑...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宋金兰近日,一名客户来到中信银行郑州分... -
新郑农商银行:持续推进“信用村”评定...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王丽敏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