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数据 >

【关注】羊肚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如何发展?

2022-05-15 16:57:22    来源:驻马店日报

羊肚菌是一种经济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都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逐步提高,我国羊肚菌亩产量屡创新高,最高亩产已突破3000斤,受此影响,我市羊肚菌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我市是农业大市,有充足的可用于轮作羊肚菌栽培的设施蔬菜大棚和食用菌大棚,也具有较深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适宜发展羊肚菌。但应在充分调研和试验的前提下,依据自身技术和条件适度发展,避免盲目扩大规模。为促进我市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减少生产损失,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增强风险意识,谨慎扩大规模。据调查,2022年羊肚菌收获季,我市羊肚菌产量仍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亩产超过1000斤的只有5亩地,60%绝收,20%每亩产量200斤~400斤,20%每亩产量在200斤以下。绝收的栽培户中,有的压根就没形成原基;有的原基形成较多,但突遇高温天气,因没有恰当的降温措施,使原基或幼蕾受热致死;有的催蕾过早或遇“倒春寒”,在低温来临时没有保温措施,使幼蕾受冻而死;还有的幼蕾被风刮死和因浇水不当、病虫危害等原因而死。

2.正视羊肚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羊肚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菌种易退化,性状不稳定;原基对环境特敏感,年度之间差异大;土壤质量影响大、黏性重、透气差、贫瘠的土壤产量低;出菇后特别怕高温;病虫害严重;不能重茬连作等。

3.掌握羊肚菌生长发育条件。羊肚菌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有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小麦、木屑、秸秆、稻草等碳源,还有酵母粉、蛋白胨、玉米粉、麦麸等氮源;在培养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石膏,以提供钙、镁、硫等矿物质营养促进菌丝生长。

羊肚菌属低温型真菌,环境温度低于20℃是最佳的播种时节(立冬),菌丝在10℃~25℃均能快速生长;4℃以下低温(小寒)和10℃以上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形成原基;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16℃(立春);幼蕾期极怕昼夜温差过大;出菇期怕高温,环境温度超过20℃很难诱发原基(谷雨过后);25℃以上病虫害严重。

羊肚菌菌丝阶段喜欢土壤湿度高、空气湿度大,但出菇期湿度大则病害严重。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应在 20%~30%,空气相对湿度60%~70%;在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阶段,土壤含水量应在25%~30%,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60%~70%,幼菇分化、生长阶段85%~90%。

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强光对菌丝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阶段可以用遮光率80%~90%的遮阳网遮盖;微弱的散射光(15%~25%透光率)有助于诱发原基形成和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强光直射和高温将灼伤子囊果。

羊肚菌喜欢氧气,但怕风直吹。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二氧化碳浓度800ppm~1300ppm,菇体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600ppm以下。

羊肚菌对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中性或微碱性环境(pH在6.5~8.0之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等土质疏松、利水透气的土壤中均能较好生长且出菇较多。常以生石灰、草木灰、磷酸二氢钾等调节培养环境的pH。

4.选择适合的栽培品种和菌种。目前可以人工栽培的羊肚菌有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3个品种,其中较适合我市栽培的是六妹羊肚菌。生产中应避免母种肆意扩繁;人工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栽培试验,系统筛选后,才能应用于规模化栽培。每亩菌种用量400斤~500斤。

5.把握适合的栽培季节。我市羊肚菌生产一般采用“秋播春收”模式,在暖棚或冷棚内进行栽培。通常在秋季最高气温下降到20℃时(立冬前后)进行播种;播种7~10天,菌丝长满土层表面后,放置外源营养袋,外源营养袋每亩用量4000斤~5000斤。6℃~12℃是最佳出菇季节,次年春天气温回升到4℃~10℃时(立春以后),尽早开始浇大水进行催蕾,催蕾后的15天内,要特别做好预防低温及高温工作。

标签: 人工分离 羊肚菌菌丝 磷酸二氢钾 病虫害严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