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连续第19个月维持不变。在该报价保持稳定的背景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长期以来,我国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某些银行因高风险经营、盲目追求规模而高息揽存,使得正常经营的银行也不得不跟随定价。这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一定程度影响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进行自律管理。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后,利率自律机制通过行业自律协商约定存款利率上限,约束个别银行的高息揽存行为,抑制存款市场非理性竞争。但过去按照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确定的自律上限存在杠杆效应,使得中长期存款利率偏高,个别银行仍可通过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所谓的存款“创新”来高息揽存,从而弱化了存款利率自律的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6月份,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活期存款和1年期及以内短中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基本平稳,2年期及以上长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降低。这既保障了银行的自主定价空间,又有效约束了个别银行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使得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资本充足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在当前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需要从银行负债端着手为银行减负,以保证银行健康的内生资本积累能力和长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负债尤其是存款市场乱象的整治力度,包括压降结构性存款、整治互联网存款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革沿袭了以往思路,一方面有助于规范银行存款市场竞争,消除制度短板,进一步打击各类非理性的存款竞争行为;另一方面,“短升长降”的利率走势有助于优化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期限结构,助力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
让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旨在防范负债成本上升传导到信贷环节并抬高贷款利率。特别是通过引导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行,进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银行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做好资产端贷款定价的同时,也要强化负债端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存款利率,稳定负债端成本以推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行业层面,需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畅通贷款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巩固好前期贷款利率下行成果,同时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推动金融机构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相关阅读
-
义马农商银行:展示职工风采 提升服务...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郭雅心5月18日,“义马市第十四届大樱桃文... -
郏县联社召开2023年一季度业务经营分析...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王琳琳于露近日,郏县联社召开2023年一季... -
当前关注:农发行周口市分行:三项措施...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雷浩信贷档案是银行与客户间债权、债务关... -
孟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
河南经济报记者杜美丽通讯员李扬5月19日,孟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 -
焦点速递!急客户之所急——中信银行郑...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宋金兰近日,一名客户来到中信银行郑州分... -
新郑农商银行:持续推进“信用村”评定...
河南经济报记者杨磊通讯员王丽敏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