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00多万元!河南首个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诞生
从上到下15层,水稻秧苗长在了“空中”。随着链条转动,层层秧苗可以从上到下循环变动位置。这是在河南省光山县罗陈乡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看到的稀罕景象。
合作社理事长刘正礼介绍,这个水稻育秧工厂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是河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全年能育秧上百万盘,可满足4万亩稻田的种植需求。
刘正礼是当地的种田能手,2012年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如今流转土地5600多亩种水稻,秧苗需要量大。为此,他每年都要拿出20亩地育苗,但仅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方面秧苗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育秧的耕地面积难以扩大,怎么办?得知市场新推出智能育秧设备后,刘正礼毫不犹豫,投巨资购买设备,建设了育秧工厂。
与传统育秧相比,这个工厂有哪些优势?
首先,节省耕地。刘正礼说,工厂占地8亩,可育出种植4万亩的秧苗。如果放在平地育苗,一亩地育出种植100亩的苗,4万亩苗至少要占用400亩地。
其次,秧苗长得壮,质量好。育苗工厂温度、湿度都是可控的,每个苗床都有传感器,监测的各类数据能及时汇集到电子屏上,工作人员能根据秧苗长势和环境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调整。
最后,秧苗都是穴盘育苗,适合机械插秧。为配合机械插秧,刘正礼还专门购买了6台插秧机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个60多岁的农民来订购秧苗。他说,自己年龄大了,种的5亩地自己插秧干不动,雇人干活仅工钱每人每天就得200元。而到刘正礼这里连购苗带插秧,一亩地才240元,非常划算。
刘正礼说,如今农村劳动力缺乏,人工插秧成本高,机械插秧是发展趋势。作为种植大户,要敢第一个吃螃蟹,延伸水稻产业链,搞好社会化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多打粮、打好粮,让种粮农民多挣钱,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标签: 穴盘育苗 机械插秧 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诞生 社会化服务
相关阅读
-
投资2000多万元!河南首个大型智能化育...
从上到下15层,水稻秧苗长在了空中。随着链条转动,层层秧苗可以从... -
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视觉加速全局快门...
计算机视觉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应用,使用场景多样,市场潜... -
从工业4.0到信息物理系统,制造系统变革...
众所周知,信息物理系统(简称CPS),是美国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
新天钢德材:智能制造“奥斯卡”背后的...
走进天津市新天钢德材科技集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所看到... -
日常生活更便捷 你的生活更智能了吗
手上戴着智能手表,家里装着智能门锁,扫地用智能机器人,就连宠物... -
庆祝公司成立十周年,优必选发行“机器...
3月31日,创立于深圳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迎来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