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 >

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 机器人密度指数将发布

2022-02-14 11:31:03    来源:新民晚报

新年伊始,不少返乡过年的工人还没复工。对生产订单排得很满的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来说,应对这种情况并不慌张。在这里,机器人“当家作主”,车身车间的477台焊接机器人,可实现全自动依次拾取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焊接;总装车间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准确找到不同车型对应的发动机,运送到生产线上,实现多款车型混合生产,平均每76秒1辆整车下线。

智能工厂是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涉及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集成应用。上海正分级分类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

形成智能工厂培育体系

“我们在上海临港、南京浦口、郑州经开、福建宁德都有工厂,春节放假安排都不一样,但所有的生产计划在一个后台系统里都是互通互联的,对复工情况我们早就‘心中有数’。”上汽乘用车信息系统总监杨敏介绍,“智能工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套用任何模式,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临港工厂,每一辆新车都要经历30秒4000张特写照片的考验。通过17组相机同时对外饰零件拍照,系统能实时对在线车辆的所有外饰件装配情况自动防错与报警。临港工厂建成了国内首个“黑灯工厂”无人车身车间示范生产线,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手段,上汽乘用车解决了用户在疫情常态化下,看车、用车、修车、养车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扰,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今年,上海将按照金字塔结构,根据标杆性智能工厂引领、智能工厂示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广三个层级,形成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机器人密度指数将发布

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下,工业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被加速激发。“机器工人”与在沪员工协作生产,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从容。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名工人,高于全国246台/万名工人的平均水平。如果将这一指标对标全球来看,已经超越排名第四的德国(371台/万名工人)。

在嘉定的上海新时达,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正在批量生产和组装“自己”。这家已成立20多年的上海本土企业,是上海自主品牌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公司。目前,旗下4家工厂都在建设数字工厂,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近千台/万名工人。

工业机器人密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动化生产程度,是经济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参考。上海今年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发布机器人密度的城市。按照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6500亿元,重点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并跑转向领跑。而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上海要在推动工业机器人升级、扩大服务(特种)机器人规模、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三方面发力。今年是《建设100+智能工厂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收官之年,专项行动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00家智能工厂,打造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

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认为,这说明上海正在形成产业高端化的态势,反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智能工厂的建设,将为上海工业的持续高质量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叶薇)

标签: 生产线上 数字经济 机器人密度 智能工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