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验结果分析 天琴一号卫星完成无拖曳控制技术飞行验证
记者1月1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获悉,根据最新试验结果分析,天琴一号卫星已经成功完成无拖曳控制飞行验证。
据悉,从飞行数据来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天琴一号卫星外部干扰力对加速度的影响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亿分之一以下,优于欧空局“GOCE”(重力场与稳态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的三亿分之一,比打哈欠给人带来的加速度还要小得多;在位移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外部干扰力对卫星与内部惯性基准之间相对距离的影响,控制在30纳米以内,相当于成人头发丝直径的四千分之一,优于国际著名“LISA探路者”卫星的40纳米。天琴一号卫星已实现了飞行试验星任务目标,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无拖曳控制是指抵消除引力外所有干扰卫星的力,包括太阳光压力、大气阻力等,确保卫星处于“超静超稳”状态。
无拖曳控制分为加速度模式与相对位移模式两类。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技术,可应用于地球和地外天体等复杂引力场的空间探测;位移模式无拖曳控制技术,则可应用于引力波探测及等效原理检验等相对论效应的空间科学研究领域。作为上述研究领域航天器控制的核心技术,无拖曳控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重大工程实用价值。天琴一号卫星成功完成了上述两种无拖曳控制方式的在轨验证。
由于要时刻保证卫星不受到除引力之外的干扰,无拖曳控制从模型建立、算法设计到卫星平台控制都面临较大挑战。2009年,欧空局在“GOCE”卫星上成功进行了无拖曳控制的在轨验证。502所从2010年开始追踪国外相关技术,并利用各类课题支持,自主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天琴一号卫星立项后,该所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工程任务需求,设计了多种无拖曳控制算法,以及可提升卫星平台稳定性的双轴和三轴磁控等算法,申请了多项专利。天琴一号卫星发射后,这些技术均得到在轨验证。
天琴一号卫星无拖曳控制技术在轨成功验证,表明我国向空间引力波探测迈出了坚实一步,但距离真正的引力波探测应用还有一定距离。502所将在此次试验基础上,继续攻克多自由度系统的无拖曳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为我国最终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作出贡献。
天琴一号卫星是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卫星,于2019年12月20日发射升空。
相关阅读
-
破除隐性门槛!云南出台49条措施降低制...
10月21日,省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 -
好消息!昆明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
太方便了,节省了回去办证的时间和往返交通费,证件照片还很漂亮,... -
“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 气象科技下乡”...
23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由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 -
广西北海“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居民...
在广西北海,企业开办审批需耗时多久?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2017年... -
策马扬鞭!宁波社会治理“一件事”应用...
群租房安全隐患整治、僵尸车管理、车棚车库综合管理、餐饮油烟管控... -
福建首个智能气象站在建宁试运行 为首...
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全省首个智能气象站近日在建宁县试运行。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