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将残膜“一网打尽”
(相关资料图)
又到了棉花地里铺地膜的时节。今年新疆库尔勒的农户没有了地膜回收的焦虑,原来当地政府引入了一款新残膜回收机。“从前用的设备一把搂上来的,除了地膜外,还有秸秆、土,而它真的做到了‘膜归膜、土归土、秸秆粉碎还田’。”当地一名村干部兴奋地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研发一款残膜回收率高的农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教授陈学庚晚年的最大牵挂之一。打破“无机好用”的僵局在西北地区种植棉花、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如果不使用地膜,产量就很低。然而,地膜难以降解,经过风化后难以回收。如何提高回收率、降低含杂率,成为政府最关心的事之一。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用残膜污染防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尽管国外有成熟的残膜回收机,但我国依然陷入‘无机好用’的困境中。”江苏大学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新忠说,绝大部分农机达到80%的地膜回收率并不难,难就难在含杂率过高。东西合力打造好农机2017年,陈学庚便盯上了这一田间地头的难题。4年后,由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和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高效智能秸秆粉碎还田残膜回收机,正式推向了市场,到如今,产品已经迭代了四五代。
经过多年努力,联合攻关团队创新研发了摆齿清洁高效捡拾、双曲柄震动清杂、无芯多带打包、柔性差速传动、捡拾与作业速度一体化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大量核心技术专利的驱动下,当季棉花残膜最终实现了回收率≥90%,作业效率≥15亩/时,填补了国内空白。 王新忠介绍,他们在捡拾链的前面设计了清杂滚筒,通过内圈、外圈两种不同速度传送,把杂质横向输送到机器侧面。这正是该残膜回收机含杂率低的奥秘,也是区别于同类产品的鲜明特点之一。 目前,这款残膜回收机已在新疆5个市(州)及兵团试用推广,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超20多万亩,成为越来越多地方部门的指定推广产品。除了新疆外,产品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等省份得到推广,用于棉花、玉米、马铃薯等重点覆膜作物的地膜回收作业。
标签:
相关阅读
-
陕西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开...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宝鸡市渭滨区:新民巷好吃街火了,果然...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全球看热讯:商洛市山阳县:“三抓三强...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商洛市山阳县:“四个强化”扎实推进国...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雨丹协作结硕果 许家塬村产业兴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陕西榆林横山区:“一件事一次办” 让...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