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村美业兴关崖窑

2022-06-10 05:12:3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初夏的关崖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水清岸绿,沁人心脾。与这自然风光交相呼应的是一片片高原山地苹果,以及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幸福笑容。5月25日,《农业科技报》“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产业发展全媒体百县行”活动走进陕西神木,记者一行来到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关崖窑村。

▲关崖窑村山地苹果园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关崖窑村,是典型的丘陵沟壑区,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284户758人,总土地面积约10.2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村按照中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在步入关崖窑村,只见道路四通八达、互联互通,两侧绿化井然有序、生机盎然,广场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产业兴旺,关崖窑村已成为神木乡村振兴示范村。

党建引领共致富

张增秀今年40出头,他曾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013年换届时,张增秀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当上村支书后,张增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创办种养合作社、发展个体经济、大搞植树造林,通过“党建+产业”“党建+致富带头人”等途径,树立农民致富信心,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如数家珍:2015年村内新建综合活动室一处共20间,新建储水坝一座,灌溉农田420亩;2016年,以村内108户330人入股的方式成立种养合作社,平整土地350余亩,并购进3座大型喷灌机,村民自发植树造林800余亩;2017年,接着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洋芋育种,义务植树2800亩,还建了一座“花果山”。

村民口中的“花果山”共1600余亩,原是村里的荒山。平整利用,栽植苹果树、桃树、梨树等适宜关崖窑村土壤生长的树种,不仅给村庄栽上“生态绿化树”,而且还给村民栽上“致富摇钱树”。

关崖窑村之所以有这样的大手笔,是因为张增秀不仅带头身体力行,号召青年返乡,引导村民创业,而且几乎村内所有集体发展的项目、产业和开展的活动都由他个人垫资完成,为的就是凝心聚力,带动村民生活生产的热情和激情,最终实现农业增产、村民增收。农民怎么增收?党员怎么示范?村支书如何带头?如何让农村“看得见远山,记得住乡愁”?……张增秀无疑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杆。

▲关崖窑村肉牛饲养

近以来,关崖窑村新建宽幅梯田3000余亩,种植山地苹果1600余亩,紫花苜蓿700余亩,高标准农田35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一座,可养殖羊子1000只,牛100头。

“我们按土地流转的330人为节点,有地有户的分100%,有地无户的、无地有户的按60%分,无地无户的分20%,让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甜头。”张增秀说。

党建引领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而选好“带头人”才能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这是该办领导班子一致坚持的理念,关崖窑村党建工作的成功就是最好的验证。

产业兴旺奔小康

“看这1600多亩山地苹果,长势喜人啊,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让我们村人气很旺。”关崖窑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春生指着不远处的苹果树基地和养殖厂笑着说。

▲关崖窑村山地苹果部分果树已挂果

近年来,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按照既定规划,助推产业扶贫,着力在苹果种植上、牛羊养殖上下功夫,切实用产业撑起农民的“钱袋子”。

该村党组织曾先后多次组织群众赴榆阳区赵家峁、米脂高西沟、武二洼学习,在借鉴先进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2016年3月,关崖窑村以土地流转方式成立了关崖窑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2650亩,协调帮扶企业出资2000余万元,将流转到合作社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整治。兴修宽幅梯田,种植山地苹果1650亩,套种旱地西瓜100余亩,实施引水上山,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缺水的后顾之忧;实施了沟道治理工程,将原本不足15亩的水地平整治理为350亩,并分为两个平面示范田,种植紫花白微型薯,预计年产值达百余万元。同时,建设了50亩养殖场,养殖肉牛100余头,羊子存栏700余只,种植苜蓿700余亩。

▲关崖窑村饲草基地

关崖窑村通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组织,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该村发展了种养殖合作社,引进了湖羊、杜波羊、西门特尔、秦川红牛等品种,还为本村村民提供了不错的就业岗位。为拓宽群众脱贫致富路径,关崖窑村不仅在养殖上下功夫,还通过盘活土地、资产等资源,发展了山地苹果种植,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预计今年羊子出栏1000余只,牛100余头, 500亩山地苹果已部分挂果,亩产预计能达到5000余斤。”张增秀说。

在“做大做强”种养殖业的基础上,该村村民通过作物种植、合作社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能够获得多项收入,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困难群众年收入增加至4万余元,10多名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自从我们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后,我就在家门口上班,和合作社按年签订聘用合同,每年收入5.4万元,日常就负责苹果园和养殖场的日常管护,比种地强多了。”在果园里忙着打理苹果的张银堂笑着说。

美丽乡村入画来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农民生活的更美好。这样的美好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关崖窑村同样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

“看看我们村现在就像花园一样,住在农村并不比城里差,这得感谢如今的好政策和我们的村支部书记张增秀!”谈起关崖窑村的变化,村民高巧朵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该村将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积极在该村推行“村庄绿化、生态种植、庭院整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努力打造村庄新形象。

过去的关崖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出行困难、吃水用水难、文化活动少,针对这些问题,该村党支部积极统筹谋划,争取资金加固了堎坝,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出水大坝,同时为村上新建水塔,将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确保户户有水吃,户户有水用。修复了3座水库,保证人畜饮水安全。

此外,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该村“两委”班子又和多方争取资金,硬化村内生产道路20余公里,实施菖蒲湾、骆驼墕、王兴庄、瓦支墕等村民小组道路硬化项目。目前,村里道路硬化、自来水饮用、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同时,为了增强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该村新建了农民活动广场,打造了13.5亩花卉长廊,建设了休闲观光园、生态观光区、花草浏览区、苗木种植区、油菜种植区、生态防护林带、引水灌溉设备,观光休憩亭等,使该村基础设施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的关崖窑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民家门口,一片片果林长势喜人,产业兴旺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沉睡的土地“活”了,村子美丽了,群众致富信心满满,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下一步,该村将持续拓展产业增收渠道,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让该村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

全媒体记者 张慧 郭媛媛 视频 苏洪照

编辑:牛姣

标签: 植树造林 生态环境 的基础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