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奋力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抢抓机遇勇立潮头

2022-04-29 15:19:44    来源:广西日报

贵南高铁、高铁南宁北站、南宁教育园区、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开工,南宁市武鸣区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城区“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接下来,武鸣区将紧紧围绕自治区“1+1+4+3+N”目标任务体系,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按照城区“1346”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奋力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4月3日,在武鸣区明秀园景区大门,10名身穿壮族传统服饰的壮家尼达妮(壮语,意为小男孩、小女孩)齐诵壮族传统童谣,为游客佩戴寓意吉祥的绣球,送上节日祝福。

今年“壮族三月三”,武鸣区举办了线上直播民俗技艺展示、非遗美食品尝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展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武鸣新形象,营造了奋进、温暖、热烈的节日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武鸣区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五个着力”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活动现场与壮族群众共庆佳节时,武鸣区委主要领导表示,要以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加大力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民俗活动,弘扬“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中的优秀习俗文化,为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提供文化滋养,为奋进新时代凝聚磅礴动能。

筑牢经济发展之基

三月的武鸣,气温已逐渐升高。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征地太平镇联桂工作组的队员们奔波于山坡田野间,成功调处化解多起山林权属纠纷,签订了上千亩的征地协议。

位于武鸣区太平镇总投资约80亿元的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自治区级重点推进项目,也是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今年初,武鸣区面向全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选拔人员,组成征地拆迁突击队、驻村工作队、督查问效队,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加大的形势,武鸣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宁教育园区、武鸣区新材料(碳酸钙)产业园、南宁(武鸣)林产品产业示范园、高铁南宁北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发挥24个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工作专班作用,全程跟踪服务重大项目产业建设,保障政策、土地、资金、供水、供电、道路等要素,确保项目按期开工、顺利建设、有效达产,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长点。

2021年,武鸣区本级重点推进建设项目98个,完成投资119.9亿元。其中,新增入库工业企业数在全区排名第2,创历史新高,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目前,武鸣区已储备项目142个,计划总投资1188.2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强壮产业发展之“筋骨”

走进位于伊岭工业集中区城南工业园区的广西建机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只见生产车间里的各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近年来,该公司加大技改的资金投入,已建成9条半自动及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该公司的转型升级,是武鸣区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强产业核心在于强工业,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企业培育,实现工业质量稳步提升。

——发展重点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好石头、木头“两头”经济,依托华纳科技,对接引进碳酸钙上下游产业项目和深加工研发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碳酸钙产业;规划建设南宁(武鸣)林产品产业示范园,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项目,发展高端绿色定制家居全产业链。

2022年,武鸣区计划利用已收储的约1000亩工业用地,实施“以商招商、净地招商”,引进1—2家现代化工厂并开工建设,带动石头、木头“两头”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加快伊岭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教文卫娱等系列配套设施,促进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武鸣区新材料(碳酸钙)产业园和南宁(武鸣)林产品产业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

作为武鸣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伊岭工业集中区2021年共有投产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2.81亿元,同比增长18.15%,财税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1.92%。

——服务企业达产达效。抓好重点企业“精准帮扶”工作,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并在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抓好规上企业培植工作,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持续贯彻“降本减负”政策,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2021年,武鸣区成功培植35家企业上规入统,禹杰防水、国塑管业等8家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城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5%。

标签: 贵南高铁 高铁南宁北站 南宁教育园区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