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西乡塘区:民族特色,共话民族团结

2022-04-29 15:17:22    来源:广西日报

“上次我从桂林旅游回来,得知买吐送·玉送因病住院了,我马上赶到医院看望他。这次我不小心扭伤了胳膊,买吐送·玉送得知消息后,带着家人到医院来看望我。我们是和睦的邻居,也像亲戚一样亲近。”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壮族居民黎振琴说,“春节、国庆节、壮族三月三、古尔邦节等节日里,社区各族群众聚在一起,开展百家宴、联谊会等活动,共同制作传统美食,交流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特色,共话民族团结。”

“社区里从7岁的小孩到70岁的老人,都认识我。来广西十几年,吃广西的米,喝广西的水,我已经变成广西人了。现在,南宁白话我不仅会听,也会简单说一些,因为社区居民会时常找我聊几句。”居住在中华中路社区的维吾尔族群众米卡米力·麦提图尔荪自豪地说。

中华中路社区地处南宁火车站旁,辖9个居民小区共有人口约1.3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7871人,流动人口约6000人;少数民族人口约4100人,涵盖壮族、瑶族、苗族、回族、水族、维吾尔族等19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多年来,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立了“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以“个性化服务、亲情化关怀、网格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为服务宗旨,设立了“生活港”“关爱港”“解忧港”“和谐港”“勤廉港”“党建港”特色服务项目,细致入微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辖区各族群众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房屋居住、困难帮扶、矛盾调解、法律咨询、语言培训等方面获得全方位、亲情化的服务,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成为南宁市生动实践“三个离不开”的坚实阵地。

西乡塘区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的民族事务管理格局,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层基础,形成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奋力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目前,西乡塘区共打造了国家、自治区和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44个,其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5个:中华中路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北湖街道万秀村被国家民委评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7年城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中华中路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作为南宁市人口最多、建成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西乡塘区凝心聚力积极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为推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南宁模式”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华强街道打造“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无盲点,服务对象不遗漏;中华中路社区打造“民族之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推动广西民族大学与中华中路社区结对成立了“社校联盟”“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成立全国首家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万秀村探索“成立一个站、织密一张网、建设一支队伍、配齐一套服务、构筑一个家园”的“五个一”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整洁有序、文明和谐、邻里守望、友爱互助的各民族居民共居环境;“美丽南方”忠良村以发展旅游业为切入点,带领游客参与制作织锦的流程,了解民族织锦的发展历史,展示和传播广西传统民族织锦、织绣技艺,实现民族非遗传承的深入体验,形成“产村互动,农旅结合,民族融合”的创建工作思路;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自主研发《民族文化知识》《民族多元文化体验拓展课程》《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等系列校本教辅读本,探索创建了“国家课程+校本教辅读本”的民族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各民族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与尊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明秀小学通过举办“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民俗风情节,开展民俗文化文艺演出,打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一条街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标签: 西乡塘区 民族特色 中华中路社区 民族之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