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种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别样红
郓城县作为农业大县,“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乡村振兴开启新篇章。去年以来,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复垦土地1146亩,粮食总产达到26.2亿斤。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554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7家,数量居全市首位。成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4月15日,记者走进郓城县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百蔬园合作社”),掀开大棚门帘,迈过低矮的门槛,绿意盎然的果蔬映入眼帘。
“这种西红柿在市场上很抢手,在这里干,很有奔头。”一畦畦地垄间,郓城县张营街道祝河口村民董秋菊对记者说。
百蔬园合作社是在流转张营街道近2000亩土地的基础上成立的。“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百蔬园合作社负责人刘强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实现了周边10多个村50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刘强介绍,为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和收入水平,合作社开始推行分棚到户模式,每户承包1—2个大棚,合作社提供育苗、技术、管理方面的支持,并统一销售。为了降低承包的风险性,社员的保底收入为每亩地每月650元,也就是土地管理费,如果大棚超产,承包者还会有额外分红。
在百蔬园合作社,像董秋菊这样的社员还有另外一层身份——股东,他们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董秋菊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他们家入股的土地有4亩多,每亩每年的租金为1150元,一年下来,单凭土地分红就有近5000元,再加上大棚的收益,一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益。
“合作社已对100余户社员实行了分棚到户,针对这一模式,接下来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最大程度让利于民。”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刘强胸有成竹。
百蔬园合作社种的是大西红柿,而在梦真蔬菜种植合作社,小西红柿同样很抢手。
“张总,现在棚内小番茄正处于结果初期,产量实在跟不上,您再等等。”郓城县梦真蔬菜种植合作社办公室内,一个接一个的催单电话,让负责人彭汉收有些应接不暇。
“前不久,我们刚给鲜丰水果发了近4000斤小西红柿,尽管每斤价格在10元以上,但仍供不应求,现在仓库里还堆放着其他客户近50万元的包装盒。”每天的催单电话,成为彭汉收幸福的“烦恼”。
彭汉收介绍,他种植的小西红柿品种为“釜山88”,是比较难种的一个品种。“由于种植难度大,市场未完全打开,合作社前几年基本入不敷出,直至2020年才有了转机,2021年,纯收入达到了500万元。”彭汉收说,目前合作社已经形成了集种子、育苗、技术、管理、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待到盛果期,合作社一天的发送量可以达到3万斤,但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彭汉收说。
扩大种植规模以及寻求合作种植基地,是彭汉收想到的“良方”。“2021年11月,我们已经与新乡、阳谷等地的4个种植基地签约合作,120个棚已经种下头茬小西红柿,今年3月份已结果。”彭汉收说,此外,他们还与济宁嘉祥县的一家种植基地达成合作协议,进行种植。“针对这些种植基地,我们提供种苗、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他们可自行销售,我们也可按照标准价进行回购。”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句标语挂在彭汉收办公室显眼的位置。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这是他几年来不变的初心。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牛姣
相关阅读
-
陕西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开...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宝鸡市渭滨区:新民巷好吃街火了,果然...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全球看热讯:商洛市山阳县:“三抓三强...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商洛市山阳县:“四个强化”扎实推进国...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雨丹协作结硕果 许家塬村产业兴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陕西榆林横山区:“一件事一次办” 让...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