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市场监管总局:打击检验检测行业“镀金师”并非易事

2022-04-19 17:34:51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眼下,职场竞争愈加激烈,很多求职者热衷考取各种技能证书或名校文凭,被称为“镀金族”。在企业界,“镀金”之风也很盛行,此“金”指各种资质认证、检测报告,以证明产品质量具有保障,而“镀金”目的自然是赢得市场竞争。

“镀金”本身是件好事,但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企业,才能镀上“真金”。不知何时起,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镀金师”,专门为镀不上“真金”的企业炮制各种检测证明,只要花钱就能镀上一层“假金”。“假金”虽然乍一瞧也很亮眼,但时间一长就要露馅儿。3月底,市场监管总局举办“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曝光了一批“镀金师”的真面目。

检验检测行业是传递信任的行业,检验检测报告是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和消费者证明信用的产品。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截至2021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万家,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年均机构数量增长超过10%,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2%。然而,检验检测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秩序不尽规范问题。

出具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冒用资质认定证书、未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从事相关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一件件被曝光的违法行为,其始作俑者正是一些“镀金师”。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镀金师”有两类:一类是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检验检测许可资质的机构,其违法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低价恶意竞争;另一类是不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其假冒资质证书、伪造检验检测报告,甚至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兜售。

假冒的资质证书或检验检测报告在扰乱商业竞争秩序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隐患无法被及时发现,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隐患。

打击检验检测行业的“镀金师”并非易事。一方面,当前监管力量较为分散,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许可,除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外,还包括司法、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气象等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实施的特定检验检测领域的行政许可准入制度,上述部门也负责相应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

另一方面,对无资质的企业、中介机构、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的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目前尚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处罚规定。实践中,只能依靠公安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相关规定对“伪造证明文件”“伪造印章”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针对“镀金师”对市场秩序造成的危害以及监管难点,有关部门依法展开一系列打击行动。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连续4年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在食品、医疗器械、生态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国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93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20起,撤销、注销167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

针对无资质主体非法买卖,使用伪造、变造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行刑衔接,及时做好通报和移送工作,4年来共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37起相关刑事案件线索,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各部门通过集中曝光揭开“镀金师”的真面目。市场监管总局从2021年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检验检测违法违规案件中,选取了17件涉及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典型案例予以集中曝光。

为防止“镀金师”换一件“马甲”继续欺骗企业,相关部门加强联动监管,完善信息共享,建立社会组织、企业资质等信息查询平台,让“镀金师”无处藏身。市场监管总局建立的“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系统”,可查询2016年以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具的18亿份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号,供广大企业及消费者查询。

根除“镀金师”,不仅需要监管部门一查到底,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尤其是企业和社团组织,更须提高警惕,莫被荣誉和利益迷惑,只有踏踏实实提升产品质量,方能得到不怕火炼的“真金”。

标签: 真才实学 市场监管 新闻发布会 传递信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