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成果丰硕 品种繁多融入百姓生活
央视网消息:我国早在1987年8月5日便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走进海南航天育种中心,去看一看。
总台记者 范珊珊:我身后就是太空作物的种植基地了,我前面这一些太空茄子、太空辣椒、太空番茄,都是刚刚从我身后的基地里摘下来的,其实这些科研成果早已经进入市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在海南航天育种中心,育苗温室里繁育的“太空蝴蝶兰”正在盛放。种植基地里还有一大批经历过“太空旅行”的太空种子繁育出来的蔬菜,如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目前已成熟即将采摘。
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是我国主要的航天任务之一。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航天器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至少4代选育,筛选出携带新性状的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
海南航天育种中心工程师 姚彤:太空育种对咱们的优质品种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的一些新品种,我们的育种时间会大大缩短,我们对国外种子的一些依赖性就会降低,能提高我们国家种质资源安全。
2013年以来,海南航天育种中心从128个航天引种实验中,筛选出21个适合海南气候、土壤的航天瓜果蔬菜和花卉品种,培育种植,并在海南部分市县及岛外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种植。
海南航天育种中心工程师 姚彤:咱们太空育种的所有的农作物,包括瓜果蔬菜,包括一些粮食作物都是安全的,它一般在抗病性上都会有很大提高,产量一般都有20%~50%以上的增长,更耐寒,更耐盐碱,而且它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也有些改变。
据了解,自1987年以来,我国共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的搭载升空试验,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
来源:央视网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
-
陕西榆林横山区:“一件事一次办” 让...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二十年,焕然一新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石羊农科:金羊饲料为“千亿羊乳工程”...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热议:农业有奔头 农民有盼头 ——陕...
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在三农领域 -
速讯:3天接发旅客13万人次 高铁带“火...
昨天下午5时30分,扬州高铁东站进站口、候车室客流依旧不断。扬州高铁 -
畅玩植物塔防类游戏!文章内推荐游戏都...
植物塔防类游戏是一种以植物为主角的策略游戏,玩家需要利用各种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