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金华金职院“回炉班”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2022-03-24 11:30:42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我们提供的岗位是自动化设备电气助理工程师,入职年薪10万元起,缴纳五险一金”;“我们公司入职即享受7天年假,双休”;“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未来3年的职业晋升规划”……

日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抢人大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哄抢”的对象不是该校应届毕业生,而是通过该校“回炉班”培训结业的社会学员。

“这是金职院适应新形势,改革培训方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金职院机电学院院长戴欣平告诉记者。

先行先试

不断推进“选育用”衔接

自去年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以来,金华市人社局也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百工之乡八婺金匠”培育工程的意见》。作为金华市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金职院开始思考如何在技能培训机制改革上大胆创新。“回炉班”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项目由此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中许多举措都是职业院校、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第一次”。比如,首次联合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学员四方,共同作为主体参与培训项目,四方主体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比如,首次由用人企业选定考核内容,对学员考核结果进行评价,用人企业与培养学员进行双选,录取且签订就业协议的,视为培训合格,学费政府承担80%,企业承担10%,学员个人承担10%。

金职院联合当地政府在技能培训项目机制上进行创新的历史有迹可循。从2020年起,金华市开发区就和金职院签订了“区校合作协议”,双方在育才、选才、留才上相继推出“企业项目制培训”“企业自主评价认定”等特色举措,为企业培养工匠。

“我们很认可‘回炉班’的运行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目以点带面,更加精准化引育技能人才,推进‘育选用’衔接贯通,持续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金华开发区组织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莉表示。

修订培训体系

课程项目化、岗位化

记者采访几位“回炉班”的学员后发现,他们普遍对技能提升有着主动性。学员陈德华早年毕业后在温州瑞安一家汽车减震器生产企业从事操作岗位工作,为换岗提薪而来到“回炉班”进修;学员邵新程是一名“厂二代”,为了更好管理企业,本科学金融的他也来到了“回炉班”。

这些学员,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成了“回炉班”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金职院精心组织师资团队,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学校在原校内教学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将该学院对外服务中真实的企业产品案例导入,并与企业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在授课机制上进行动态调整,将专业课程交由博士教师完成,将实践课程交由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完成;将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化、岗位化、流程化处理;在教学方法上形成项目导向教学、工作室教学等模式。

通过架构这一培训体系,金职院实现了培训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所需人才的紧密结合,发挥出了职业教育的技术优势。此次“回炉班”结业双选会的大赢家浙江宏昌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金华本地一家上市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培训模式大大缩短了新员工和企业的‘恋爱’磨合期,企业直接参与评价考核,能让我们快速挑选到所需人才。”

匠才带匠苗

锻造更多大国工匠

“是母校哺育了我,如今我也要把所学技能传承给更多人,让更多匠苗成长成才。”毕业于金职院的阙献书现在成了“回炉班”电气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项目的一名培训指导老师,去年他刚被授予“浙江青年工匠”“浙江省技术能手”等荣誉。与阙献书毕业即留校不同,“回炉班”精密加工项目的培训指导老师诸葛俊科,则是一位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既来自企业又“反哺企业”的技术能手。

“回炉班”技能操作师资团队由12位教师组成,其中有9人为省、市级技术能手。在他们背后还有一位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章跃洪,他正是“回炉班”项目的设计者。

“在一些人看来,技术工人是‘二等公民’,在我们看来,职业技能提升恰恰是普通人的‘二次选择’,它注重‘做中学、学中做’,让学员‘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只要肯努力,技能人才同样能拥有出彩人生。”章跃洪说。

在章跃洪团队身体力行的感召下,金职院通过“回炉班”将一众“匠苗”培养成了“匠才”,越来越多的外地学员也纷纷“闻技而来”。从月薪3000元到月薪近万元,从一线操作岗到工艺技术岗,金职院打造了一块通过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的“试验田”。如今,这块“试验田”已成效初显:为产业赋能,为社会育人。在金华,一个特色鲜明、办学多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正让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

标签: 金华金职院 全国技术能手 全省技能大师 大国工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