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产改进行时】奉化溪口:“15分钟服务”打造“领航圈”

2022-03-17 14:15:06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从一名一线机床操作工到生产车间主管,再到奉化区劳模,宁波圣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职工王朝龙的人生实现了“三级跳”,不仅工资大幅增长,社会地位也得到提升,“在这里,只要做得好,一线工人照样可以获得晋升。”王朝龙说,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感觉特别有奔头。

事业有平台、上升有空间、待遇有保障。近年来,奉化溪口镇坚持“15分钟服务”理念,构建“一轴两区四功能”“产改”发展格局,以“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中轴,串联起畸山、大岙两大工业片区,打造“联动圈、领航圈、晋升圈和便民圈”四大功能,着力抓好协管联动、思想引领、强技提能、便民服务“四篇文章”,高质量提升镇域产改工作创新力和影响力,打造具有溪口识别度的产改试点新典型。

建“主阵地”

全方位打造“领航圈”

夜幕降临,宁波奉化溪口镇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始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天的职工来到这里读书、看电影、打球、健身。自2019年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开门营业”以来,每天来这里学习休息,已成为不少产业工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溪口镇总工会主席毛美君介绍,在推进“产改”过程中,溪口镇以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中轴,串联起畸山、大岙两大产业工人集聚的工业片区,为他们打造“15分钟服务领航圈”,“我们以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载体,将‘产改’工作中的思想引领、技能提升、维权服务、普惠服务等各项内容融入其中”。

位于溪口畸山工业片区的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1800余万元,面积约6000平方米,内设职工影院、休闲唱吧、职工书屋、乒乓球馆、桌球馆、健身房、匠心学院等场馆。毛美君说,2019年5月试营业至今,中心共接待职工近84400人次,举办各类活动513场次,“人气非常高,特别是到了夏天,每天都爆满”。

建阵地、聚人气是第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则是工会利用文化阵地引导产业工人向上向善的又一招。“花庭遇见你”单身派对精准对接职工婚恋需求;“硕之果”职工读书沙龙、“蒲工英”职工阅读活动,注重提高职工自身涵养;“匠心学院”“匠心课堂”专注公益培训提升职工技能……这些年,一个个与职工息息相关的服务品牌在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生根发芽”,让职工文化阵地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我们还利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这一主阵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心向党’红色系列活动,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毛美君说。

除了打造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这一中轴,在构筑“15分钟领航圈”过程中,溪口镇还帮助当地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俱乐部、职工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共同构筑起思想引领阵地集群。

如今在溪口镇,包括宁波圣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国家级职工书屋,华尔推剪(宁波)有限公司“华尔大学”“弘毅书院”,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周五课堂”等一大批文化活动阵地遍地开花。

赋能成长

高标准搭建“晋升圈”

“打破身份限制,畅通晋升通道,让我们一线产业工人感觉更有奔头了。”谈起技术晋升,王朝龙感慨颇多。2007年,职高毕业后王朝龙进入宁波圣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机床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朝龙坦言离不开企业和工会的帮助。“非常感谢工会提供的成长平台和企业打造的晋升体系,每年工会都举办大量的技能培训以及技能大赛,正是这些培训和大赛,提升了我的技术水平。”

2019年,在奉化区“凤麓杯”职业技能竞赛上,王朝龙获得机床工竞赛二等奖,并在2020年获得奉化区劳模的荣誉,实现人生“三级跳”,“通过技能晋升,技术工人照样有机会成长成才”。

王朝龙的经历是溪口镇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为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溪口镇充分利用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匠心学院”“匠心课堂”等阵地,邀请专家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同时面向一线产业工人,溪口镇聚焦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行业性技能竞赛,以赛促训。“我们先后组织千层饼制作、美容美发行业‘电推剪’组装、气动行业‘数控车工’、壁炉装配、焊接等技能比武,并完善技能竞赛选拔激励机制,把竞赛成绩与技能评定、职位晋升、工资报酬等结合起来。”毛美君说。

此外,溪口镇还通过行业集体协商等载体,引导企业建立“职业技能考评、职业等级津贴”等制度,将学历、职称与工资、职位挂钩,为优秀技术工人搭建脱颖而出的平台。如在气动行业,获评高级工职称,每月可加薪100—300元不等,还有机会晋升职位。“我们希望帮助产业工人打通职业晋升‘旋转门’,真正让他们能够实现事业有平台、上升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毛美君说。

对于王朝龙来说,职位的上升和收入的增长,让他在技能提升上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年,他靠着自身努力,拿到了大专文凭,圆了他的“大学梦”,当下,他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我这个岗位往上走,还有生产经理这一职位可以晋升。”王朝龙说,只要努力,未来可期。

回应职工诉求

精心构建“便民圈”

“一天时间就把我没拿到的经济补偿金问题解决了,响应速度之快,让人感动。”说起工会搭建的职工诉求服务平台,职工周琼英心里满是感激。

今年2月,周琼英从工作了4年多的企业离职,因为企业未给她缴纳社会保险,加上还有1.7万元的经济补偿金未支付,周琼英便找到了位于溪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老何说和工作室”。

去年溪口镇成立了以“人民调解全国先进个人”“中国好人”何华海领衔的工会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老何说和工作室”,专门回应产业工人劳动维权诉求,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接到职工投诉后,何华海立即召集双方进行协商,经过调解,企业同意一次性补偿4万元,一桩困扰职工已久的烦心事,一天时间就得到了及时化解。

毛美君说除了打造“老何说和工作室”,溪口镇还积极顺应数字化改革趋势,加大对劳动关系协调员、预情员的培训,充分利用360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及时回应产业工人诉求。

此外,溪口镇在推进“产改”工作过程中,还积极回应职工多样化需求,推出多项便民服务项目,欢乐家乡游、免费体检、节日惠享、趣味运动会、艺术团送演出、体育健康欢乐送等活动深受职工欢迎。

标签: 欢乐家乡游 免费体检 节日惠享 趣味运动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