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榆林发展新成就巡礼之四——魅力驼城焕新颜

2022-03-17 06:49:53    来源:榆林日报

立体路网内通外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五年来,榆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倾全力、斥巨资,累计在中心城区实施270个项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都有了量的扩容和质的提升。此外,在相继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揽入怀抱之后,榆林市城市创建又向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国字号”荣誉挺进,奋力奏响榆林城市建设最强音。

大气魄构建城市格局

初春时节,徒步东城墙,远眺榆林古城一派繁华景象,再感受脚下有着600年历史的墙体,不由感叹岁月悠长。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保护范围2.14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榆林古城保护工作,2018年以来,先后编制完成《榆林卫城保护规划》《榆林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按照一墙、一街、一巷、一景的总体思路,已累计完成投资20.02亿元。其中东城墙内外拆迁10.43亿元,北城墙片区拆迁7.89亿元,项目建设1.7亿元。开展榆林古城保护建设工作,对榆林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示范带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城保护工作是榆林城市建设的典范。近年来,榆林市坚持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定位城市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大刀阔斧地开展城市建设。在撤地设市之际,榆林市就启动了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确定了“两轴双心五组团”的带状组团式空间格局,首次将城市用地范围扩大到神延铁路以西即西南新区,通过发展多点商业圈,发挥中心城市更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此后,榆林市还相继启动了第四、五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中心城区实现了详规全覆盖,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水平极大改善,综合承载力大幅度提升,榆林的城市发展在高起点规划和大规模建设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到2021年末,榆林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69.1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升到61.6%,榆林正朝着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大项目提升城市品质

连日来,榆林“三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建设现场一派火热忙碌的施工景象。作为榆林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三馆”项目主体及二次结构已全部完成,室外工程完成95%,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

“图书馆预计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装修进行图书布展,博物馆和展览馆具备展陈工程条件。”陕建九建集团榆林市“三馆”项目部负责人杜学权说。

“三馆”项目的建设是补齐榆林城区公共文化建设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榆林城市发展史和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其建成投运将构建起一个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综合平台,打造出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榆林城市魅力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金名片”,为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共事业发展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从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加强天然气、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实施了7万吨水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58个公用设施项目,新增排水管网155公里、供水管网70公里、供气管网1400公里、供热管网200公里,公用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纵横交错的路桥网络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最直接的体现。近年来,榆林市先后建成环城北路西段等51个项目,新建6座人行天桥,打通11条“断头路”,城区道路总里程达557.84公里,道路路网密度达8.06公里/每平方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路桥网,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更将东沙片区、老城区、西沙片区、高新区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了互联互通,解决了老百姓交通出行难题。

五年来,榆林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城市生态体系建设,营造蓝绿相间的生态空间。其间,高标准完成了《城镇体系生态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成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等6个综合性公园、26个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对47条道路进行绿化及提升改造。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2457.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05%,绿地率达34.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65平方米。

大治理涵养城市底蕴

近日,记者走进榆阳区普惠泉社区辖区内的制革厂小区,一幢幢红门灰墙的仿古居民楼建筑让人眼前一亮。改造后的制革厂小区,与榆林古朴厚重的老街,整体风格浑然一体。

制革厂小区建于1995年,居住着104户居民,且租户较多,因为一直没有物业管理,住户停车难、环境卫生脏乱差、管理秩序混乱等问题日渐凸显。2021年7月,普惠泉社区对该片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墙体院落固色美化硬化等微治理。如今的制革厂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为此连连点赞。

“经过改造提升后,我们的小区面貌、文化活动、停车设施等更加完善,这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该小区居民高旺才说。

制革厂小区的改变得益于我市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累计申报改造计划299个,已经启动实施109个,其中2019年19个、2020年28个、2021年62个,共涉及21862户,目前已完工42个。

此外,榆林市还出台《榆林市经济适用住房取得完全产权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全市开工保障性住房15.14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6.15万套,中心城区开工1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房屋1.06万套。

城市品质不断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榆林的老旧小区“面子”靓丽,步步是景,“里子”实在,生活惬意,居民幸福和笑容都写在脸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围绕打造高效便捷的道路体系、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几个重点,持续发力,推动住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树平表示,中心城区将以举办省十七运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榆林建设成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建成区域最具影响力城市。

标签: 城市发展 公用设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