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榜样的力量】陈钟鸣:反家暴战线的“隐形守护者

2022-03-08 10:06:48    来源:浙江法制报

她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暗流涌动,与海量的信息数据打交道,在方寸间运筹帷幄;从警以来,她曾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信息中心、翠苑派出所、情报指挥中心等部门工作;她的标签很多,信息“管家婆”、工科“学霸”、“女神枪手”……她,就是杭州西湖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陈钟鸣。

从2020年起,陈钟鸣的从警生涯又有了特殊一笔——反家暴战线的“隐形守护者”。

探索反家暴联动智治

2009年,陈钟鸣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工程专业。用她的话讲,本想做“身手了得的女警”,却在不觉间成长为信息岗位上的“管家婆”。聚合、颗粒度、底层逻辑……诸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在陈钟鸣这里却是信手拈来。自2013年进入指挥中心工作以来,她在勤务机制改革和人力情报收集等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参与研发西湖区110社会联动平台及“你是我的眼”线索收集平台。

近年来,家暴类警情呈持续上升趋势。“我是女性,特别能理解女同胞在遭遇家暴时的无助与迷惘,所以我更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让这样的情况得到好转。”从2020年开始,作为分局妇联执委之一,陈钟鸣立足于已有的110社会联动平台,开始着手对反家暴联动智治领域进行探索。

做梦都与各种案件有关

陈钟鸣一头扎进了数据的海洋,将家暴类警情单独剥离出来,“通过汇聚妇联、法院、110等多方数据,我们会生成低、中、高三类重点家庭全息画像,实施针对性措施,再通过110社会联动平台和妇联及时沟通。”陈钟鸣介绍说,比如,将首次报警,经甄别确系实施家庭暴力但情节轻微的认定为低风险家庭,对施暴者予以批评、训诫、出具告诫书等;将重复报警三次以上的、现场出现刀具等利器且当事人有使用倾向的、家庭成员有敏感身份的、当事人拒绝妇联后续跟进服务的认定为中风险家庭,由出警民警现场处结后,由镇街妇女干部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回访并创建“一户一档”,基层基础管控平台同步下达指令,社区民警48小时内二次回访并更新“一户一档”,区社会联动指挥中心72小时内视情是否将其列入待化解模块进行定期循环走访,直至化解;将已出现严重施暴行为的家庭认定为高风险家庭,由区妇联牵头,会同镇街、公安进行专题会商,调解、处罚两种手段并用,对后果严重、情节恶劣的一律依法查办,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一连几个星期,陈钟鸣都趴在办公桌前,“有几天做梦,想的都是各种案件和那些标签的字眼。”随着探索的深入,她越发意识到,仅仅通过现有数据的分析研判还不够。恰在那时,一起案件给她敲响了警钟。

织密反家暴防护网

2021年,杭州三墩发生一起家暴警情。“萝卜是切块好还是切丁好?”因为对做饭方法产生分歧,丈夫盛怒下和妻子发生肢体冲突。经过民警上门调处,两人的矛盾暂时消除。

没想到,一个月后,西湖区公安分局再次接到家暴警情,还是这对夫妻,事态则愈加升级。“我们事后了解到,因为丈夫生意受挫,又沉迷网络赌博,导致夫妻二人积怨已达数月,家庭琐事只是导火索。”陈钟鸣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暗藏着巨大的家暴隐患。

见山是山,见山非山。对长期从事信息情报工作的陈钟鸣而言,这些细节值得抽丝剥茧。然而,面对民警,不少家暴当事双方常常三缄其口,避重就轻,这就导致陈钟鸣他们很难单纯根据警情和民警的信息反馈得到准确数据。“这些细节信息的收集反馈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和妇联及其他部门的联动。”在陈钟鸣的协调下,分局与西湖区紫薇花女性婚姻家庭服务中心达成共识,反家暴队伍再次壮大,“我们会定时在群里发布家暴警情,同时鼓励妇联或服务中心共享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我们还会同妇联组织回访,并由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实时反馈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未处结案件的实时追踪,挖掘并处置潜在风险点,防止家暴事态扩大。”

“只要案件尚未完全处结,我就会一直跟踪下去。”作为反家暴防护网背后的“织网人”,陈钟鸣始终在默默守护着女性权益。在她看来,平台中每段流程的办结,背后或许就是一个家庭的“雨过天晴”。截至目前,西湖区共联合处置家暴类警情2391起,走访297户重点家庭,建立“一户一档”1749份,打处11人,尚未发生一起因家暴引发的有影响案事件。伴随着陈钟鸣办公室里每一次键盘和鼠标的敲击,这张反家暴的防护网将更加牢固。

标签: 隐形守护者 反家暴战线 你是我的眼 线索收集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