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济南天桥区:着力建设品质幸福区 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

2022-02-18 10:59:22    来源:大众日报

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五年一次的深情回眸,五年一次的谋篇布局,这一盛会,将天桥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细细梳理,更承载着天桥人民对美好明天的热切期冀。冬春之交,黄河之畔,天桥区再次吹响希望和奋进的号角,奋力谱写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篇章。

知重负重

砥砺前行

过去的五年里,天桥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科学建管不动摇,坚持为民初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连跨2个百亿级台阶,达到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3%,达到4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达到52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元,年均增长12.8%;签约优质项目115个,累计引进市以外资金510.8亿元;“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050家,五年实现翻倍增长。

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天桥区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出台支持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扬起园区发展龙头。药山都市工业园加快转型升级,时代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快速推进,都市工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全力以赴稳市场、促消费。

天桥区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打造省会城市更新样板区为抓手,大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更加彰显。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黄河两岸专项规划,“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留、改、拆”原则,确定拆迁改造和保留提升两大类115个项目,涉及拆迁面积838万平方米,改造面积47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4万户。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767元、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50元、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聚焦稳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万余人。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宝华中学、三箭瑞景苑初中等学校、幼儿园47所,新增学位24520个。深入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全民健身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等“四馆”建成。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和变更“全程网办率”位居全市第一;围绕重大项目建立“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推行“社区网格帮代办”、惠企政策“即申即办”“免申即享”制度,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笃行实干

开新局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确保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天桥区委书记韩伟表示。

未来五年,天桥区不仅要完成稳住发展速度基本盘硬任务,还要打造更具比较优势的一流营商环境、高端创新生态、美好城市品质等软环境;不仅要实现主要发展指标“量”的合理增长,更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的稳步提升;不仅要建设群众更加满意的品质幸福之区,还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任务更艰巨、要求更全面。

强区地位全面塑成。在对标对表、服从服务、融合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战略地位,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成为强省会的战略引领高地、产业支撑高地、动能策源高地、城市隆起高地,由地区中心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综合实力全面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总量突破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0%。

产业质效全面升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占比、“四新”经济占比、现代商贸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5%。

城市魅力全面彰显。全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黄河两岸加速隆起,基本建成省会连接“中优”“北起”的城市新地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宜居城区、绿色城区、韧性城区、智慧城区、人文城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省会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基本建成,康养天桥品牌基本塑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覆盖全民、贯穿全龄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打造省会区域

经济中心重要增长极

未来五年,天桥区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重塑产业辉煌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高水平建设工业强区。聚焦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定位,全力扬起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龙头,重点推动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高端物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形成百亿级规模。加快药山都市工业园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省会都市工业“新地标”。

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集聚优势,发力“商贸兴区”战略,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高端商业载体,创新政策和投融资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集群布局、集聚发展。优化电商产业生态,引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电商平台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载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增至70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新增省市级重点工程人才100人,引入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人。

打造省会

城市更新样板区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把握“中优”战略机遇,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动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业态高端化,为省会城市更新蹚出路子、作出示范、创出样板。

加快塑成“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发展格局。坚持“协调、错位、融合、特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全域统筹“四项工作原则”,聚焦构建“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努力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稳妥高效推进征迁建设。把征收拆迁作为城市更新的“先手棋”,坚持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以征迁改造导入产业、导入人口,改变面貌、推动发展。聚力推进具有全局性、示范性、标志性的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泺口古镇、王炉北辛等片区体量再造、业态再造、功能再造、品质再造。

高品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管理长效”原则,科学编制年度改造计划,率先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推进,着力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小区品质根本性改善,建设宜居整洁、安全绿色、设施完善、服务便民、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科学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优化基础设施。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郑济高铁、穿黄桥隧和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布局,新建一批规划路、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一批干支路,构建轨道交通、跨河桥隧、骨干路网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充电桩、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深化市容景观专业设计,全面提高美化、绿化、亮化水平。

打造产城融合

共同富裕示范区

未来五年,天桥区将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坚持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原则,做强产业、做优品质、做美生态,努力实现南北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构建“北田园、中产城、南文旅”发展格局。以桑梓组团一体规划建设引领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北部崛起,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和基础配套,做大总量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城乡品质,优化田园生态。聚焦构建北部现代田园魅力区、中部产城融合隆起区、南部文旅康养示范区的“北田园、中产城、南文旅”发展格局,扎实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其中,“北田园”,重点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发展单元,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大力培育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打造“美丽、宜居、富裕”的田园魅力区。“中产城”,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桑梓店街道驻地片区的产业基础和建设基础,合理布局产业空间、生活空间,提高开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全面推动园区拓宽发展空间、拉开发展框架、提升发展能级。“南文旅”,突出生态优先、多元融合、独具特色,深度挖掘黄河“水文化”和黄河标志性历史文化内涵,串联黄河、湿地、花海、温泉、森林等优质生态要素,导入医疗康养、大型文旅等支撑产业,打造南部文旅康养示范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进既有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加快农业、就业、创业“三业富民”,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加强基础配套,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水、电、气、暖、通信、路网等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建设

品质幸福区

未来五年,天桥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耕教育强区。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分批实施老校区改造提升,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着力建设品牌名校,打造全市、全省领先的品牌中小学。大力培育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一流校长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优先保障教师编制,配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教师待遇。

建设康养天桥。依托辖区优质医疗资源丰富、集聚优势,以全域康养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天桥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和医疗技术辐射力,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等重要指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省立三院、市立四院等高端医疗机构作用,深化“院府合作”,加大要素供给保障力度,打造医疗服务集群,塑成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促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效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①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启航天桥崛起新征程

②工商河开埠文化风貌带

③教育强区谱写新篇章

④弘扬“开放 包容 诚信 图强”的天桥精神

⑤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全面加快工业强区建设

⑥城市更新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标签: 天桥崛起 工商河开埠 教育强区 济南天桥区

相关阅读